三只羊教案

时间:2024-04-26 18:13:23
三只羊教案

三只羊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只羊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只羊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角色对话

2、理解词:恶狠狠、撞、顶、扑等。

3、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4、通过本次活动,实现表演的愿望,增长表演阅历。

5、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6、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分角色对话

活动准备

大羊、中羊、小羊的卡片,背景图。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引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些动物朋友,一起用好听的声音请它们出来吧! (欢迎欢迎)

教师逐个出示三只羊(引导孩子观察养的大小,并演示三只羊走路的轻重)

师:出示大灰狼的图片,设下悬念:当羊遇到大灰狼会发生什么事情?最后谁赢了呢?(教师操作卡片,完整的讲述故事一遍)

2、边出示卡片边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问:这个故事叫什么?故事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3、进行卡片表演,分段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第一部分故事(从开头至“中羊听了很害怕,也赶紧往山下逃”)

问:小羊上山吃青草,遇到了谁?

大灰狼听到脚步声,是怎么说的?小羊怎么回答?大灰狼又是怎样?(引导孩子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学习用“恶狠狠”,复述对话,中羊也类似提问)

(2)教师继续讲述第二部分至结束,问:小羊、中羊遇到大羊,它们是怎么告诉大羊的?大羊怎么回答呢?

三只羊怎么对付大灰狼呢?(学习词语“扑、顶、撞”)

4、幼儿完整欣赏木偶表演,理解故事主题

问:为什么小羊、中羊、各自上山的时候害怕大灰狼呢?为什么后来又不怕了呢?(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5、分角色表演故事,引导孩子说出故事里的对话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首先出示三只羊图片,让幼儿通过观察,进一步理解大羊、中羊、小羊之间的区别,孩子们说,小羊头上没有角,大羊、中羊头上有角。接着我就跟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你们来猜猜,小羊、中羊、大羊他们是怎么走路的呢?”孩子们都是以很重很重的脚步走路,我一看到他们都是以大羊走路的方式来模仿,接着我就跟孩子们讲:“孩子们,小羊、中羊、大羊都是这样走路的吗?小朋友们接下来要认真听故事哦,听听大羊、中羊、小羊都是怎么走路的,他们走路的声音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听完故事后,我就让孩子们分别用动作和声音体验小羊、中羊、大羊走路的方式。接着,我采用分段讲故事的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融入故事情节当中。比如,我问道:“小羊上山吃草,山上有个洞口,洞里有什么呢?”孩子们竟然能够模仿我讲故事的语气:“洞里有只大灰狼。”我模仿大灰狼问:“你是谁啊?”孩子们模仿小羊回答:“我是小羊。”我接着问:“大灰狼恶狠狠的,小羊怎么办啊?”孩子们说:“小羊赶快跑下山!”……从孩子们对答如流的情况看,他们基本已经理解并掌握了故事的情节内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句子、语调、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只羊教案2

设计思路:

羊是孩子们平时所熟悉的动物,通过故事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幼儿团结、互相帮助、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开展了此次活动《三只羊》。让幼儿初步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培养幼儿互相帮助的好习惯。

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出示三只羊的图片,认识故事中主要角色,引起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感知理解故事;第三环节,操作羊和狼的图片,完整地讲述故事《三只羊》,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第四环节,尝试扮演角色表演《三只羊》。

活动目标:

1.学会简单的对话,认识理解大、中、小的意思。

2.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讲述活动。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三只羊的图片,认识故事中主要角色,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边演示操作三只羊图片,边用“的笃、踢拖、笛度”三中走路声音比较认识三只羊。

“的笃、的笃、的笃”,谁来了?(老师走出轻轻的脚步声音)

“踢托、踢托、踢托”,谁来了?(老师走出在地上拖着走的脚步声音。)

“笛度、笛度、笛度”,谁来了?(老师走出很重的脚步声音。)

来了几只羊?

这三只羊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的倾听能力。

二、感知理解故事

操作羊和狼的图片,生动形象、完整地讲述故事《三只羊》。(第一次对话部分用放慢速度讲述,到第二次和第三次对话的时候,同样放慢速度,有意识地让孩子跟着一起讲述。)

1.第一遍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故事里有谁?

故事里讲的是一只小羊、一只中羊、一只大羊,和一只躲在山洞里的大灰狼的故事。

2.第二遍故事

它们怎么样跟大灰狼说话的?

后来,三只羊是怎样战胜大灰狼的?

三只羊上山去吃草的时候,大灰狼听见它们的脚步声音,它就用恶狠狠的声音问三只羊‘你是谁呀?提示幼儿进行回答:‘我是小羊。’师问‘你来干什么呀?’让孩子答‘我来吃草’师说‘我要吃掉你’……大羊想的办法真好,它们一起对付大灰狼,把大灰狼撞下山去,咕噜咕噜摔死了。三只羊很高兴,你们感到高兴吗?一起为三只羊拍手祝贺吧。

三、操作羊和狼的图片,完整地讲述故事《三只羊》,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运用不同的声调以及夸张的动作讲述故事,并运用等待和放慢速度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讲故事中狼和羊的对话。

四、尝试扮演角色表演《三只羊》

请四个在讲述故事时候,表达能力强的小朋友来进行表演。

五、活动延伸

他们表演得真不错,让我们一起到外面的草地上去表演故事吧。(带领孩子出去,到草地上玩游戏。)

三只羊教案3

活动目标:

1.乐意大胆地描述物形,尝试用合适的语言较完整地讲述图意,体验积极表述的乐趣。

2.调动已有的经验对“如何战胜大灰狼”进行发散性思维,丰富相应的词。

3.知道要象三只羊一样团结在一起。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 ……此处隐藏9039个字……们胜利了!”

6.结束:

师:时间不早了,我们一起下山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都采用了游戏的形式,真正做到了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每个游戏都符合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积极地参与游戏,乐在其中,与我配合的十分默契,我每提问一个问题,孩子们都会积极回答,个别孩子的答案很独特,显示出其丰富的想象力。我相信,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是在愉快地、主动地学习,他们确实成为活动的主体,而我作为教师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三只羊教案14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角色与情节,感受不同角色语言的变化。

2.学会故事中简单的对话,让幼儿积极参与讲述活动。

3.认识理解大、中、小的意思。

4.让幼儿初步了解团结就是力量,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品质。

5.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6.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团结就是力量。

活动准备

图片:三只羊、大灰狼、山,字卡:大、中、小。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三只羊图片,提问引导幼儿比较三只羊的不同点在哪里。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客人,它是谁呀?出示图片(羊)

2、 他们大小一样吗?引导幼儿发现羊的大小不同,出示大、中、小在大羊、中羊、小羊图片下,引导幼儿认识大羊、中羊、小羊。

3、 三只羊的大小不同,体重不同,所以走路的声音也不同:小羊——的笃的笃、中羊——踢托踢托、大羊——笛度笛度,引导幼儿模仿。

4、 一共有几只羊?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个故事好不好?(好)故事的名字叫《三只羊》。

二、教师借助图片完整的讲述一遍故事,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1、故事里有谁?

2、 三只羊住在哪里?

3、 大灰狼住在哪里?

4、 羊山上去做什么?最后三只羊在山上吃到青草了吗?

三、再次利用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鼓励幼儿大胆的参与故事中的对话,进一步的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提问:1、小朋友说一说小羊和中羊上山碰到谁了?它是怎么对小羊说的?羊又是怎么回答的?鼓励幼儿模仿说话。提醒幼儿大灰狼的声音是粗声粗气,恶狠狠的。小羊的声音很细,中羊的声音不小羊的声音稍微大点。

2、小羊和中羊听了大灰狼的话怎么样了?让小朋友学学害怕的样子。

3、小羊和中羊碰到大羊是怎么说的?大羊又是怎么回答的?请幼儿模仿动作“用头撞”、“用角顶”。

4、最后三只羊打败大灰狼了吗?一只羊能打败吗?为什么?引导幼儿理解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

四 、表演故事。

五、结束活动:羊出去吃草。

教学反思

幼儿在本次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主动。不仅学会了比较大小,还理解了团结就是力量,知道到人与人之间要团结互助。

小百科:羊是羊亚科的统称,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羊亚科,是人类的家畜之一。有毛的四腿反刍动物,是羊毛的主要来源。毛色主要是白色。我国主要饲养山羊和绵羊。

三只羊教案15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快慢不同的节奏,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羊、大羊、老羊走路的不同。

2、在活动中感受战胜大灰狼的喜悦,有成功感。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小羊、大羊、老羊的图片,大灰狼的头饰。

2、相关音乐。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

1、讲述故事,回忆故事情节.

2、完整欣赏音乐:提问:故事里还藏了好听的音乐,听一听,音乐有几段?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分段欣赏音乐,用动作表现三段音乐的不同:

1、边放音乐边出示图片:听一听谁来了(小羊),它是怎样走路的?(幼儿自由表现后集体练习)

2、用同样的方法学羊爸爸、羊爷爷走路。

3、完整表演:山坡上有很多青草,我们跟着三只羊一起去吃草吧!听,谁先上山,我们就跟着它一起上山。(不断变换音乐,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

三、感受战胜大灰狼的喜悦。

1、你们吃草吃得开心吗?草的味道怎么样?一起做做高兴的样子。

2、播放恐怖音乐一位小朋友扮演大灰狼出场:谁来了?小羊心里怎样?

3、小羊、大羊、老羊们不要害怕,我们一起想办法对付它。想想怎样才能打败大灰狼?

4、教师与幼儿一起做顶、踢、撞的动作。

5、总结:你们真能干,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如果再遇上大灰狼,我们就团结起来用刚才想的办法对付它。

四、完整表演后结束:

1、师:现在我们继续吃草吧!

2、时间不早了,我们一起下山吧!(幼儿边听音乐完整地表演一遍)

附故事:

在一座山下,有三只羊。一只是大羊,一只是中羊,还有一只是小羊。他们上山去吃青草。

山上有一个山洞,洞里躲着一只大灰狼。有一天,小羊上山去吃草,他“的笃”“的笃”地走上山,大灰狼听见小羊的脚步声,就在山洞里问:“谁呀?”小羊说:“我是小羊。”大灰狼问:“你来干什么?”小羊说:“上山来吃草。”大灰狼恶狠狠的说:“我要吃掉你!”小羊听了很害怕,就赶快往山下逃。

中羊也上山吃草,他“踢托”“踢托”走上山,大灰狼听见了中羊的脚步声,就问:“谁呀?”中羊说:“我是中羊。”大灰狼问:“你来干什么?”中羊说:“上山来吃草。”大灰狼恶狠狠的说“我要吃掉你!”中羊听了很害怕,也赶快往上下逃。

小羊和中羊在山脚下碰见了大羊,告诉大羊说:“你不能上山去吃草了,山上有一个山洞,洞里有一只大灰狼,他要吃掉我们。”大羊说:“别害怕,我们一起上山去,要是碰见大灰狼,小羊可以用头撞,中羊和我一起用角顶,让大灰狼滚下山去,摔死它!”小羊和中羊听了,都说:“好!”三只羊就一起上山,大羊“笛度,笛度”的走在最前面,中羊“踢托,踢托”的走在后面,小羊“的笃,的笃”的走在最后面。大灰狼听见三只羊的脚步声问:“谁呀?”三只羊说:“我是大羊。”“我是中羊。”“我是小羊。”大灰狼问:“你们来干什么?”三只羊一起说:“我们来吃草。”大灰狼恶狠狠的说:“我要吃掉你们!”说着就从洞里窜出来,向三只羊扑去。三只羊一起对付大灰狼,小羊用头撞,中羊和大羊用角顶,他们一起把大灰狼撞倒了,大灰狼滚下山去摔死了。

从那以后,三只羊就可以高高兴兴的在山上吃青草了。

活动反思:

幼儿在本次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主动。不仅学会了比较大小,还理解了团结就是力量,知道到人与人之间要团结互助。

《三只羊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