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教案范文集合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林海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林海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了解大兴安岭的美景。
2、学习环境描写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环境描写的特点,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录音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今天很高兴和高桥的小朋友一起学习《林海》这篇课文。
2、我们先听一听这篇课文的录音。
二、学习《林海》的1至5自然段
出示问题:
1找出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林海?(大兴安岭)
标出课文哪几个字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深切感受?(亲切舒服)
2作者第一次感到亲切舒服是因为什么?(因为作者踩着几尺厚的松针,手摸到那些古木,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板书:悦耳的名字。这“亲切舒服”作者是怎样描绘的?
3课文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大兴安岭的?找出岭、树、花的特点。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重点阅读。
(学生先自己读、圈画,再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1、喜欢“岭”这一部分的同学来说说你们的理由。
我最喜欢“岭”这一部分,岭的特点是多。
我认为岭的特点不仅仅是“多”,而且还有“温柔”。我是从这句话体会到:每一条都是那么温柔……盛气凌人。
小结:说得真好。岭的特点大家都体会到了。这段话中还有不理解地方吗?
温柔和盛气凌人是用来形容人的,怎么作者用来描写岭了?
刚才二位同学能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真正是用心读书的。
大兴安岭的岭较平,线条柔和,温柔一词写出了岭的特点,也抒发了作者对岭的喜爱之情。
2、喜欢林的同学来谈谈你们的体会。
(1)大兴安岭林的特点,可以用课文中哪个字来形容?(多)(林海)
(2)为什么把大兴安岭的林称做“林海”,它到底哪个地方像海呢?
(那是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远看像白色浪花。……群岭起伏像大海的波浪一样。)
3、我们学习“岭”和“林”这两部分时,都是按这种方法学习的,老师分别给大家设置了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按设置问题的方法,给“花”这一部分设置问题,让老师来回答你们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五自然段。(学生自学)
(花的特点是多,而且美。因河岸上不知有多少野花,连树与树之间空隙也开着野花,连爱花的作者也叫不出名字,可见花真的是多极了。)
机动性:不管是岭、林,还是花,大兴安岭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美)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赞美大兴安岭的?
出示文字: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1)作者是把大兴安岭当做人来写了。
(2)我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深深喜爱、赞美之情。(生自己读,指名读,集体读。)
这么优美的句子,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请同学们抓住重点段落词,同桌练习一下。
(3)最后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他这里写花,为什么还要写珊瑚似的小红豆呢(因为这些小红豆不仅装扮了大兴安岭,还可以酿酒,为人类做贡献,所以还写了小红豆。)
三、总结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学了温柔的岭,如海的林,美丽的花,这些都是大兴安岭呈现给人类的美。同学们,你们对大兴安岭的美都体会到了吗?
林海教案 篇2《临海》
教学内容:
人教版十一册第19课。
教学要求: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
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具准备:
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谈话,解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
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
(采用学生自学_____ 四人小组讨论_____教师
巡视指导的方法。)
三、教师归纳:
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亮的林海,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种景物而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练习4
2、理解: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的词义及自己不理解的词。
3、根据课后思考题的要求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____齐读课题)
2、导入 谈话
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感!作者是怎样介绍大兴安岭的?请翻开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 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
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分别找出这三节课文,并用 划出这些句子。
(二) 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齐读第一段。
(1)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第一段。
(2)分析:这段的第一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前的看法。注意总的意思总是,一直。第二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是真情实感啊!
(3)小结: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感到这个名字是亲切、舒服的。
2、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
(1)齐读 ……此处隐藏3040个字……切、舒服”之感呢?
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从字、词、句上去体会。汇报后教师总结:通过学习在我们头脑中已形成了大兴安岭和秦岭这两种景象请大家用简笔画把它们画下来,看看谁画得像。
(3)展示简笔画。
3、用刚才学习“岭”的方法,自学“林、花”两部分,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自读这两部分内容,找找大兴安岭“林”和“花”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感觉?并提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与大家一起讨论。
在学生讨论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认识、体会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在这里的好处,领会著名作家朴质的语言美。
(2)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课件,配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3)教师总结:听了同学们刚才有感情地朗读和刚才精彩的分析,使我也和你们一样与作者一同爱上这美丽的林海,这令人神往的兴安岭,正如大家所说:大兴安岭并不是只有它美丽的外表,它更创造着财富。谁来朗读一下第6——7自然段?
问:当作者看到“岭、林、花”之后又引发了他的联想,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画下并作旁注)
指名让学生读出看到的和想到的。
问:这两者有联系吗?谁能说一说。
学生说教师引读: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因为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谁来说说“它的美丽与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是什么意思?它与“兴国安邦”有什么联系?
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4)总结:作者参观了大兴安岭,不仅领略了它美丽的景物,还体会到它与人的关系多么密切。它不仅让人感到亲切、舒服,还保障了人民的生活和和支援了国家的建设。因此,人们把兴安岭与国家的兴盛安定联系在一起,这就更让人感到亲切、舒服了。
四、小结全文,升华感情
1、整篇课文作者围绕着“亲切、舒服”这条主线展开的,课文三次提到了这种感受,分别是由什么引发的?(学生联系课文回答)
2、同学们可以感觉到什么呢?(随着作者对大兴安岭了解的深入,作者这种亲切、舒服之感逐渐加深,最后与国家联系在一起。)
3、大家一定很喜欢这篇课文吧?那么就请你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试着背诵一下吧。
林海教案 篇6教学要求
1. 掌握生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绘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领略原始森林的风光,体会作者的情感。
3. 了解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讨论、体会其好处。
4.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绘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领略原始森林的风光。
教学难点
了解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讨论、体会其好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
2.能力目标:自己尝试着读懂1、2自然段。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绘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的?领略原始森林的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森林录像、生字卡片、地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林海。
2. 讲一讲“林海”的意思。(森林像大海一样)
3. 教师启发:这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引导学生知道本体、喻体、比喻词分别是森林、大海、像。
4. 教师强化:让学生课后通过自己查阅资料知道什么是比喻句。
5. 拓展思维,大家讲几个含有比喻关系的词语。
()海()海 ( )海
(灯)(火)(书)(云)(人)(花)(星)……
6.教师肯定:好,大家三言两语就把我们的生活说的波澜壮阔,现在我们走进老舍先生写的茫茫林海去看一看,看完告诉老师你获得了怎样的印象?
7.观看森林图片。
8.讲印象:美丽、广阔、壮美……
9.出示地图,认知大兴安岭在黑龙江省.
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读、认读。
凌(líng)云盛气凌人酝酿(niàng) 酿造 大厦(shà)砍伐(fá) 综(zōng)合
三、 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哪几自然段具体写了林海的美丽景色?
2. 哪一自然段写“我对大自然的印象”?
学生10分钟自学后反馈汇报,教师归纳。
3.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大兴安岭给人的印象是亲切、舒服。
4. 课文第2—7自然段写大兴安岭的岭、林、花。
四、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 找出两个词语来归纳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亲切、舒服)
3. 指导朗读。(注意用亲切的口气读)
五、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导入:大兴安岭为什么给人亲切、舒服的感觉呢?
2.读第二自然段,了解这个“岭”是怎样的亲切、舒服?
3.自由读书,讨论后汇报。(教师引导)
(1)大兴安岭的“岭”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
教师引导: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对比)
(2)读句子后教师引导:不一样体现在哪?读一读
(3)读一读,想一想各用一个词语归纳秦岭与大兴安岭的特点。 秦岭(险峻)大兴安岭(温柔)
(4)该用怎样的口气读
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
注意点:a.轻声读法,例如横着的,顺着的……
b.儿化读法,例如高点儿的,矮点儿的……
(5)大家读得这么好,说明对大兴安岭很了解,现在根据课文画一画秦岭和大兴安岭。(图略)
(6)画的挺像的,现在老师手中有三张卡片,想贴在画上,该怎么贴才能最恰当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云横秦岭 孤峰突起 盛气凌人
(7)全部贴在秦岭这一幅图上。(提在图片的适当位置)
(8)讲词、句。
1云横秦岭:横,盘旋,漂浮。云朵飘在山腰,形容山高。 ○
2孤峰突起:一座山峰高耸入云。 ○
3:盛气凌人:傲慢地气势逼人的样子。 ○
(9)看了两幅图,读了课文,此时大家的心中对大兴安岭勇气了怎样的感觉呢?
(亲切、舒服、温柔,像母亲一样……)
(10)教师肯定并引导:一草一木皆温柔,一笔一划写出深情,作家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热爱大兴安岭)
(11)对,请大家把这份热爱读出来。
六、总结
大兴安岭有着它独特的美,明天我们再继续去认识它的美丽。
六、 作业。
1. 抄写词语。
2. 背诵第二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