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时间:2025-04-15 23:30:20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1

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这样来设计教学过程:

1、听赏音乐《大象》;

2、模仿大象的动作;

3、学唱歌曲《两只小象》

从聆听体验活泼欢快的音乐为切入点,以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入手,通过听、拍、唱、演系列的综合音乐实践活动,在敢表演和游戏中学会知识,在模仿动物的叫声中,体会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

这节课上完后我觉察到学生兴趣很浓,并在课上可以编出很多种不同的小舞蹈。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曲,也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真正的达到了教学目的。这节课我通过律动的形式把孩子带到音乐的.殿堂,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情感,再通过游戏对号入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四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和节奏型。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先范唱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由于一年级的孩子识字能力差,所以我采用有节奏的教读歌词,并注重每个字的发音。在学习歌曲时,让孩子跟琴轻声模唱从而感受歌曲的情感,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演唱歌曲时能准确、形象地模仿出钟表走动的声音。

3、让学生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歌曲伴奏谱和动作,并能简单地评价他人的演唱和演奏。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会歌曲《这是什么》的演唱,并能准确、形象地模仿钟表走动的声音;

(2)自己为歌曲编创动作,并能用打击乐器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对他人的演唱和演奏能简单的作出评价。

2、难点:

(1)准确演唱歌曲,钟表走动的声音要唱的轻巧、短促;

(2)能协调的做到边打节奏边唱或边表演边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是钟表。今天我们就唱一唱这首谜语歌——这是什么。”

二、寓教于乐

1、教师范唱:加入伴奏音乐,老师要唱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并形象地模仿出钟表走动的声音。

在老师演唱的时候,请大家判断一下歌曲的节拍,也可以自己跟随音乐拍一拍。

2、、朗读儿歌

3、问:“嘀嗒嘀嗒是什么声音?”(钟表针走动的声音)

“你能模仿一下吗?”教师要指导学生读的要轻巧、短促。

“当当当又是什么声音?”(钟表报时时的声响)

“请你来模仿一下。”注意这个地方有空拍,要读的准确。

4、将两句连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老师指导。

5、加入电子琴节奏伴奏,一起把整首歌词读一读,速度可稍慢。

6、玩整地欣赏一遍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7、跟随音乐轻声哼唱一遍,不加歌词,只哼旋律。

8、跟琴试唱,老师指导。注意“嘀嗒”处要唱的整齐轻巧;还要注意学生的吐字咬字要清楚。

9、加入伴奏音乐唱一唱,注意歌曲的情绪以及学生的声音。

三、创造表现

1、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请同学们按课本上的节奏型打一遍或者是自选节奏但要按节拍打。打玩后,请小朋友们互相评一评,看看优点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哪些?

2、分小组表演歌曲,一组唱玩后,请同学们对其他组小朋友的演唱作一个评价,然后再给自己的小组提出改进的建议。

3、最后再请大家一起把整首歌唱一遍,加伴奏音乐。请同学们自己加动作表演,展示。

四、完美结课

建议:请同学们在课下搜集更多的响声,包括生活中的、自然界中的,人为发出的`等等,下节课进行汇报、展示。(如果需要道具可以自己准备)鼓励大家动脑筋想、听、做,下节课看谁表演的响声最精彩。

教学反思:

以谜语导入,提高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比上节课的学习气氛好很多,但是在上课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同学走神,所以,整节课中,多处出现律动,可以说各种律动渗透在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首先是头部的律动,左右摇头,点头,左转右转,这些动作都不难,但是要求一年级的学生们跟着音乐的旋律有节奏地做上述动作,就有一定的难度。这要求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耳、眼、头、脑共同配合,才能够完成得好。其次出现的是学习闹钟的秒针和钟摆的律动,学生的动作虽然不那么协调灵活,但也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准备,而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最后的律动是创编歌表演的动作。让学生听录音随意表演,边唱歌曲边律动。在巩固歌曲的同时,又更深层地理解歌曲的意境,并且使孩子们显得更可爱更活泼,更富创造性。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3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以小蜻蜓的形象为导入,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形状和特征,再让学生模仿小蜻蜓的`动作来表演小蜻蜓,让学生感受歌曲的三拍子的特点。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让学生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首先,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美、听觉美、肢体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4

我选的这节课是一年级的教材,低年级的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让他们既动口、动手,也要动脑,快乐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我执教的《猫咪别淘气》一课中,首先尽量使自己的语言贴近学生,加上夸张的动作表演吸引学生,把歌曲第一句的附点节奏编成节奏练习,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并加上一点练声的要求,为歌曲的教唱做铺垫。 ……此处隐藏6765个字……,让学生在节奏、律动中去感知音乐的美。从情趣出发,让学生得到美的启蒙。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基本音阶时,教师要把七个音符写在黑板上,用汉语拼音标上唱名,然后再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教学生认识,教师用琴伴奏,学生随着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虽然做到了基本会读,会唱,但是音准,特别是半音还是掌握不好。用这种办法并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15

思考问题:

1、如何通过歌曲《咏鹅》的学唱,加深孩子对经典古诗词的理解,体验音乐与古诗融合的魅力。

2、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造表现古诗词意境。

教案简述:

1、教材分析:《咏鹅》一曲是选自国家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走进音乐世界》(花城出版社)1年级下册第八课。她是承接一年级《读读、唱唱》的延续。他体现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力图借姊妹艺术(诗词)增强艺术的感染力。教材选择天真、活泼有童趣,如诗入画易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供配套的教学参考课件对教学帮助启迪很大。

2、教学展示录《咏鹅》

1、赏画。请同学们朗诵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名作《咏鹅》,再欣赏一幅画,这是一幅唐诗《咏鹅》彩图。请讲讲看了这首诗和画有什么感受?

2、配乐朗诵。启发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再根据诗词的情绪设计它的节奏、速度、力度、声音的高低及朗诵的方式。然后再配上乐曲朗诵,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对比一下有音乐和没有音乐配合朗诵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并鼓励学生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律动,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3、与美术结合。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想想在《咏鹅》短短的诗句中,诗人用了几种颜色来描写“水”与“鹅”的。反复放音乐,请学生边听边用彩笔在纸张上描绘他们心中的“水”与“鹅”的印象。

4、有感情地演唱、律动。同学们在吟诵古诗、配乐古诗、随乐律动、配乐画画当中对旋律越加熟悉,唱起来就朗朗上口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有力度,速度地唱出来,且说说理由。如:为什么这里用强,这里唱弱。并鼓励学生用不同方言演唱,增加趣味。做46页配本乐曲律动(踩脚拍手),感受二拍子。鼓励学生边唱边动起来,可以以优美的天鹅动作边唱边舞,也可象古人那样拿把扇子边摇边走边唱,也可蹲着唱,不限形式,鼓励创造。

5、配上乐器创设意境。让学生选择小乐器伴奏,有些同学舞起来,有些同学摇着扇子走起来,配上伴奏音乐,安排同学有感情地吟唱,让同学们如临其境。教师允许学生即兴创作,提倡用不同的风格进行表演,千万不要要求整齐划一。

6、巩固知识(大提琴、小提琴)。45页欣赏用大提琴与小提琴演奏的《咏鹅》,这两种乐器在一年级上册《小白兔乖乖》中第一次出现,各扮演了兔妈妈、小兔子。这里起到复习、巩固、认知乐器及其音色的作用。

7、认识作者。在同学们都喜欢上及非常熟悉该曲的.时候,对本歌曲的所有都感兴趣的时候,我们可以介绍一下作者骆宾王的事迹及创作背景。这符合孩子的认识规律,若一开始介绍,小孩会感烦闷。

反思与研究

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如唐诗《咏鹅》(骆宾王作)只有18字:“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4个句子,3个韵脚(梭坡辙),1个对子(后二句),写了4种颜色,3种动态,有声有色,单从文字上看,已是极美了,由这首唐诗所创作的歌曲,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结晶和荟萃。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大有好处。因而我致力把这歌教好。在此我谈谈小学一年级音乐《咏鹅》一课教学过程引导的五个步骤。

1、领会情境。这也就是“诗、画”结合的情境教学法。在开课之前,我用“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登一双红靴子,唱着歌儿伸脖子”这则谜语让学生来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当学生猜出谜底为“鹅”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鹅”的美丽姿态,激发学生给画配诗的欲望,把诗画引入古诗词教学中,由感性到理性,促使学生动脑动口,主动参与,用语言表达,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2、感受画面。让学生通过看画面,有感情朗诵,读出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抑扬顿挫,使诗的语言活起来,从中体会古诗词的音乐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3、转入旋律。从语言美转入旋律美,通过欣赏歌曲《咏鹅》,让学生欢快、活泼的旋律产生共鸣,接着学唱《咏鹅》这首歌曲,让学生再次感受诗的美境。

4、启发想象。这也是创造性思维教育的阶段,方法是分组创编。首先启发学生动脑筋用动作表现鹅“向天歌”和“拨清波”的美丽姿态,接着通过媒体画面让学生欣赏鹅在水里自由自在的姿态和小朋友用舞蹈形式表现鹅的场面,让学生拓开视野。最后,我把为各小组准备好装着各种道具的“百宝袋”发给大家,让学生分组创编,充分发挥想象,表现诗的意境。拟名“快乐池塘表演会”分组表演。结果有的带上各式道具,头饰进行表演,给歌曲配上生动的动作,充分体现“鹅”在水中唱歌和白毛、红掌、绿水的优美画面;有的用色彩、线条以画的形式表现诗的意境;有的用朗诵和造型来表现更是独具一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在轻松、和谐、欢乐的气氛中感悟诗的意境美。最后,师生同演,将“白鹅”戏水的情景和美丽的画面留在同学的脑海中

5、评价与点评。在本课教学中,我一开始设计了一个有趣味性的评比栏,分别把四个小组称为“快乐池塘”的各个角色:“鹅”、“荷花”、“青蛙”、“小鱼”,并用磁铁来表示每组获得的星星,最后评出获奖组。如:每组中积级回答问题,自信表演、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同学等,都可以为所在的组得到一颗星,营造了同伴间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的氛围,教师随机点评进行评价,使学生在没有压力下完成学习的全过程,从评价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这一节课,由于能注重启发式教学,重视发展学生思维和创造性,师生互动,环环相扣,既有音乐课的特色,又与其他方面的教育相结合,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在古诗吟唱教学中,通过种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索其趣味,以激发兴趣,吸取古诗营养,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艺术审美素养。

案例点评作为中华文化的丰富底蕴之一的古诗词,能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知识。随着教改的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加强小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古文化的熏陶越来越被重视。中小学语文教材增加古诗词的分量这是众所周知的。在“古诗词进课堂”中,通过音乐课的古诗词吟唱,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则是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迫切需要。

由于许老师参与了区音乐学科《吟唱古诗词、提高学生审美情操》课题组并又能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理念,教学非常投入,使到一年级小学生学的非常愉快主动。尤其是利用新的教学评价手段来评价学生音乐能力,把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领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听课者启迪颇深。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